《南方都市報》原來深圳“山青水秀天藍”的秘密藏在這里
過去
環境執法靠經驗、靠蹲守
無人機騰空而起,像鳥兒一樣掠上天際。從空中俯瞰,你方能看清散落在寶安區松崗街道上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和企業,它們或成片聚集,或臨近居民區星羅棋布,或沿著河道周圍分散開來。
在江澤川的腦海中,這幅圖景早已爛熟于心,甚至具體到某家重點監管的排污企業,他也能準確說出所在地。
作為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寶安管理局(簡稱“寶安管理局”)松崗所的所長,江澤川過去幾年用腳步丈量這片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對松崗街道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和企業,他再熟悉不過。
松崗所是寶安管理局下設的九個環境管理所之一,負責所駐街道生態環境保護的日常監管,依法查處生態環境相關違法行為。
江澤川說:“所里總共26個人,6個內勤,20個外勤,要管理松崗片區5000多家工業企業,還不算上餐飲、工地等,以及日常要處理市民投訴,工作量非常大,人手遠遠不夠,如果沒有數字化的幫助,根本忙不過來。以往一天到頭往外跑,也就只能檢查5家企業?,F在通過信息化平臺,看20家30家都沒有問題?!?/span>
寶安區松崗影劇院的四樓,是寶安管理局松崗所的辦公所在地。走進江澤川的辦公室,墻上掛著一幅宣傳畫,畫上寫著:“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弊?008。年。大學畢業后,江澤川便來到寶安管理局工作,近14年來歷任多個崗位,如今他是寶安管理局松崗所的所長。
這么多年來,令他最難忘的還是一線的執法經歷——曾經為了調查一家違法排污企業,和同事們連續蹲守三天,第四天終于抓到了企業偷排的證據。以往發現企業違法的線索是通過前期大量摸排、信訪投訴反映企業違法問題、現場掌握的違法證據鏈等常規執法手段,執法人員還需要眼疾手快、行動迅速、靠跑、靠追、靠經驗、靠蹲守,才有可能抓到企業的違法行為。
如今,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日益普及寶安管理局正積極開展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現在
執法有大數據加持
寶安管理局——
全面落實生態環境部頒布實施的在線監測新國標要求,高標準建設污染物在線監測系統,實現對重點污染源點對點遠程監督、面對面在線監控;
將數字化新技術與執法監管融合,打造“互聯網+監管”的生態環境智慧管控系統;
通過在線監管平臺,AI攝像頭識別企業異常行為,數據分析比對等數字化手段,執法人員不用去現場,就能掌握到很多以往很難掌握的情況。
江澤川介紹:“ 通過數字化手段,實施非現場執法,提高了執法效率;通過遠程視頻、線上數據分析、無人機等手段,不到場即可精準獲悉企業存在的問題;同時,在線監管平臺分析發現企業存在可能涉嫌違法的苗頭,可以及時告知企業,智慧化系統也起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在線監管平臺-執法人員的“千里眼”
“COD、氨氮、總磷、總銅等數據波動較大,而pH值在同時段內波動小,這家企業有問題?!辈痪们?,寶安管理局執法人員便通過在線監管平臺分析發現某五金制品廠的異常監測數據,成功查處第三方運維公司涉嫌在線監測設備數據弄虛作假案。寶安管理局在華為、思路、格云宏邦等研發技術單位的助力下,開發了污染源在線監測智慧平臺,在排污口和在線站房安裝AI攝像頭,對企業現場的異常行為準確識別,并且自動截取出有效視頻推送給執法人員。
關于科技賦能一線執法人員,江澤川舉例說:“我們對企業巡檢的時候,只需要查看異常視頻就好了,不用從頭看到尾,提高了工作效率?!?/p>
能讀懂異常行為的AI攝像頭,就像賦能了執法人員一雙“千里眼”,一旦發現有異常,AI攝像頭將自動錄像并產生告警,提醒后臺的管理人員及時進行處理干預。同時,后臺管理人員也可以從海量的視頻中解脫出來,提升管理效率。
除了利用在線監控系統有效監管之外,在污染源監管的各個方面,也與數字化技術相融合。
數字化技術,治污心中有“數”
作為工業老區,寶安區擁有工業污染源3.93萬家,占全市41.3%,相應的電鍍線路板、VOC企業體量都較大,并且轄區河流水系密布、河水徑流量小、感潮特征顯著,環境管理、污染治理、環境執法壓力較大。
寶安區的破局之道便是數字化轉型,將數字化新技術與執法監管融合。
在過去幾年間,寶安管理局以科技賦能,注重場景化應用,陸續開發并投放使用了各類數字監管平臺,為轄區環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其中包括——
小廢水智能監管系統;
VOC企業工況監控系統;
油煙在線工況監控系統;
大氣智慧管控平臺;
工地控塵降噪一體化平臺等等。
在寶安區管理局的在線平臺上,28條規則對企業的異常行為進行分析、研判,數據庫的規則算法套進去運行,通過大數據分析,不良企業就會原形畢露。以前執法人員巡查可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如今大數據揪出來,精準處罰,且更加高效。不難看出,寶安區管理局的科技治污正是圍繞“數據”展開。
寶安管理局執法監督科工作人員魏靜介紹——一方面是以信息化工具代替人工去收集、處理各方面的數據信息,使得普通執法人員獲得專業技術人員才擁有的數據處理能力,從而更好、更規范、更有效地開展日常執法工作;另一方面,企業也可通過相應的信息化工具更好地了解其排污信息,從而優化涉污工藝,達標排放。
據介紹,寶安管理局智慧管控平臺廢水聯網企業403家,廢氣(含VOCs工況)聯網企業338家,340家重點管理排污單位完成全因子在線監測設備安裝聯網。相關在線監測數據均已接入寶安管理局智慧管控平臺,科技治污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數”。
環保投訴下降
群眾滿意度、安全感、幸福感提升
在采用了在線監管平臺和數字化新技術之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環保投訴下降了,市民滿意度提高了。
寶安是工業老區,在城市的建設中難免工業區和居民區混在一起,這也導致工業區排放的廢水廢氣對市民的生活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江澤川介紹說:“寶安管理局升級廢氣快速檢測設備,使用移動監測車,更好地追蹤污染源頭。同時在工業區和居民區安裝監測設備,監測數據通過顯示屏實時在現場公示,市民可以隨時了解,打消他們的顧慮。而通過在線監管平臺 ,執法人員還可以遠程巡查工地是否施工擾民,揚塵處置是否達標,現場的顯示屏會實時顯示PM值和噪音分貝?!痹诮瓭纱磥?,無論是升級硬件裝備,還是開展數字化治理,都是為了提升市民對環境執法的滿意度,讓他們生活在一個更加宜居的環境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市民投訴前,我們已經在行動了”江澤川說:“松崗處在茅洲河流域,當年茅洲河發黑發臭,很多住在茅洲河附近的居民都不愿意開窗戶。這幾年在市區各級政府和同仁的努力下,我們把水治好了,環境提升了,還修了綠道,市民現在喜歡到茅洲河邊跑步、散步?!?/p>
生態環境的改善,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寶安管理局執法監督科工作人員張杰也有著多年環境執法的經歷,最近他經常會收到來自寶安管理局在線監管平臺的短信推送,提醒他幾點幾分,某家企業可能出現了異常情況。張杰說:“局里和環保所的負責人員都會收到,形成區街聯動執法,及時響應。自從有了在線監控平臺,市民的環保投訴明顯下降,就是在市民投訴之前或當時,我們通過數字化遠程監管手段掌握企業部分情況并有所行動了,環境執法更高效了,市民的滿意度、幸福感、安全感是會有很大的提升?!?/p>
2021年以來,借助生態環境智慧管控系統,寶安管理局已通過非現場執法方式查獲環境違法線索,并開展立案調查43宗,其中34宗已下發處罰決定書,處罰金額達107.5萬元。
無論是“智慧站房”,還是在線監管平臺,都只是寶安管理局生態環境智慧管控系統“智慧大腦”中的一部分。污染源塊數據信息庫、排污許可全生命周期管理、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服務和環保主任動態管理服務等功能都將陸續上線,串聯起全生命周期污染源,構建“天地空”一體防治。
轉載來源:深圳大件事